关于申报2020-2021学年研讨课的通知

发布部门:教务处发布时间:2020-05-20浏览次数:1262

为进一步深化本科课程体系改革,培养创新型人才,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,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,学校决定开展2020-2021年度研讨课建设申报工作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新生研讨课

(一)实施意义

新生研讨课(Freshman Seminar)是由各学科领域的教授专门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类课程,与其他类型课程不同的是,新生研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,开课专题可以涉及任何学科领域,由教师依新生的特点自行确定,鼓励交叉学科选题。全校学生不分专业,原则上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一门新生研讨课。

通过新生研讨课,使新生在大学一年级这个特殊而重要的人生转折期,能够有机会亲耳聆听教授的治学之道,亲身感受他们的魅力风范。创造一个新生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,启发新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,初步培养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,为建立基于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奠定基础,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。

(二)课程设计

1.教学对象

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,一般不做选课学生的专业限定。

2.课程范式

(1)学科导引式

通过设计一些与生活、社会、时代紧密结合的专题,将整个学科的全貌以一个个“景点”的方式呈现给学生,让新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构建一张相关学科的“地图”。

2)实践探索式

将“在实验室、社会实习基地边实践边研讨”的形式引入研讨课中,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,激发新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。

二、高级研讨课

(一)实施意义

高级研讨课旨在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“以解决复杂问题”和“学以致用”为导向的研讨课程。鼓励教师组建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团队,围绕当前与药学领域相关的大健康产业、新工科智能制造、互联网+创新创业等新兴领域,开展科学研究思维训练、实践设计等研讨类选修课程。

(二)课程设计

1.教学对象

面向全校高年级学生,可结合课程性质做选课学生的专业限定。

2.课程范式

1)前沿专题式

从当前的学术热点问题切入,以小专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,通过专题介绍与讨论,让新生近距离地了解学术前沿,体验什么是研究、什么是创新,以及科技创新与社会的关系。

2)跨学科/交叉学科式

主讲老师可以跨学科组建,主题可以针对多学科特点,强调学科交叉,通过以项目研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,指导学生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思维方式,掌握基本研究技巧。

三、教学要求

1.教学方式

围绕项目或专题,开展小班研讨式教学或PBL教学,讲授式教学学时不超过50%。可根据需要,安排实验、参观、调查等实践活动。

2.考核方式

一般采用“文献综述”、“口头报告”、“研究报告”等灵活多样的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。每位学生提交一篇“XX研讨课学习心得”。

3.学时/学分

研讨课为17-34学时,学分为12个学分。修读学分计入培养方案公选课学分。

4.课程规模

每课选修人数为20-30人,各门课程的具体人数由任课教师确定。

四、实施方案

1.2020522-98日期间,在全校范围内征集2020-2021学年的研讨课。

研讨课的主讲教师原则上应由教育理念先进、有较高学术水平、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承担,数理类和人文社科类课程的研讨课可由副教授承担。鼓励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高层次引进人才开设研讨课。

符合开课条件的教师可申请新开研讨课,课程性质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,由学校批准立项。2018-2019学年和2019-2020学年学校立项的新生研讨课本学年将继续开设。所有研讨课均需填写《研讨课申请表》(附件1)。

2.新生研讨课一般于第一学期第七周开课和第二学期第三周开课,高级研讨课一般于每学期第三周开课,教学安排在9-11节或周末进行,每次3学时。鼓励开课教师能够在二个学期内均开设研讨课,以扩大研讨课辐射面。

四、资助与管理

1.研讨课由教师自愿申报,院部系汇总推荐,学校统一管理。

2.学校给予每门立项的研讨课在开课三个周期内提供5000元研讨活动经费,三次开课研讨经费分别为2000元、1500元、1500元。一经立项,在三个周期内不在重复资助。课程负责人需提交活动策划方案,由院系审批活动方案可操作性,向教务处报备并审核报销。经过三个开课周期的建设和教学实践后,学校将组织课程验收和经验交流。经费报销严格遵照计财处相关规定,并于当年1130日前申请报销。

3.每门研讨课主讲教师不超过2位,主讲研讨课的工作量记入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课时数。

4.申报课程主讲教师担任本课程主讲任务,课程助教仅为辅助主讲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,不得承担主讲任务。

五、材料要求

各院部系请于202098日前将《研讨课申请表》和《新生研讨课申报汇总表》书面材料一份和上述材料电子版报送教务处教学研究科203室。

联系人:高新柱,联系电话:86185220,邮箱:gaoxinzhu@126.com

附件:

1.研讨课申请表

2.研讨课申报汇总表

3.各院部研讨课指标要求

关于申报2020-2021学年研讨课的通知.doc